Update Info.

都說了我的老本行是西洋音樂!! (雖然現在這麼說好像都很沒有說服力,但我堅持這是實情XD)~2010/05/23

2008年11月10日 星期一

睽違已久!海角七号觀後感-從貶說起

有點lag,但終究是看了。你問我為什麼會看這當紅的電影,因為趕風潮 +國片其實真的不是我的style,但我必須要說,這次我真的做對了。

說我做對的原因,其實很奇怪,因為其實和對錯無關,只能勉強說是我做了一件折衷的事情。事情是這樣的,因為我是一個叛逆的小孩,所以什麼當紅的事情我都想反對一下,正好現在海角七号很紅,所以我在這幾個月就大反特反了一番,闡述很多我認為該電影很不OK的理由。此時,我的男孩密友們瞎蝦與傳奇李便提醒我,「你沒有看,怎麼能評斷它好或不好?」瞬間,我覺得我真的是輸掉了,講再多都沒用,因為我的評論完全不具任何參考價值......。於是乎,我決定要先栽進去,再講話。

說來感慨,沒看之前罵得蠻積極的,但看了之後,你猜怎麼著?我情緒化地有一種「不值一罵」的感覺......。且聽聽我門外漢的觀後感。

1. 對本土與生活化議題期待下的失望

電影中有許多為人稱道的本土與生活化元素,但看了之後我覺得這些東西運用得沒有很合我意~。首先,不知道是不是恆春人髒話講得比較不溜(或者我是以台北人講髒話的習慣來看?),我總覺得戲裡面的髒話用語、用法與時機怪怪的,聽起來很令我介意。畢竟我自認為是頗地道的髒話speaker,因此我覺得電影裡國罵的橋段蠻不能呈現真正台灣國罵文化的精彩。這樣要求是有點高啦,但之前大家把它講得多讚多過癮,所以才有點小失望,想說那個level至少也該和我差不多吧?不過我可感覺出,導演想要運用這一塊的想法。

再來,一些市井小民的心聲,例如什麼「山也BOT,地也BOT」、「放把火把恆春燒了讓年輕人都回來重建」、「我操你媽的台北」等等,是還蠻有力量的啦,可是我從頭看到尾,啊都覺得是講講而已,力量僅止於語言。恆春子弟組成的樂團,終於可以在演唱會中擔任暖場的工作,但我認為這只是摸頭般的勝利,鄉下沒有戰勝都市、地方沒有戰勝全球、中低產階級沒有戰勝財團、文化沒有戰勝商業、規劃也沒有戰勝BOT......。結論是一個暖場與兩段感情為這部電影作結,恆春與鄉下子弟,請你們自己另外去找一條活路吧!不是說要電影提供什麼宏觀的解決方案,但總覺得,這樣的劇情與結局,其實也就只是單純的勵志 + 愛情而已,本土與文化就是聽聽看看就好,那只是可口的小菜

我再度要反省我是不是要求太高,但是這樣的語言在電影裡這麼強烈,怎麼可以就真的只是說說而已?況且我覺得,我們不應該老是被媒體的語言所提醒或影響,我們應該把對政治、經濟、社會的省思融入到日常生活當中。所以我覺得很奇怪的地方是,為什麼我們會被這樣的媒體語言所激勵,這就好像黑人要看到電影裡黑人被欺負,才覺得很憤慨是一樣的奇怪。原因就在於,我們疏離了這些省思,只有當這些語言出現在娛樂之中,我們才會被它突如其來的錯置所取悅到,享受那種感同身受其實卻至之事外的娛樂

人物的部分,其實也沒什麼所謂的本土,我覺得還蠻表象的。警察、飯店清潔人員、郵差、機車行師傅、代表會主席、業務員,表現上看來是蠻本土的,但在電影裡的呈現,我覺得就真的很so so。真的要說的話,我覺得你表現一個企業家也可以很本土,表現一個教授也可以很本土,表現一個總統也可以很本土,重點在於你是怎麼去描繪一個角色,而不是那個角色是什麼樣的身分與背景。所以就人物而言,我覺得其實並沒有呈現出小人物真切的一面,頂多就普通而已(不戴安全帽、吃檳榔、喝喜酒等等,就這樣?)。

2. 來龍去脈不明的劇情與人物

友子到底是幹什麼來的又要當模特兒與攝影師保母又要組成臨時樂團又要接待中孝介又要辦演唱會難道經紀公司、唱片公司、公關公司、宣傳、助理等等都死光了嗎?阿嘉是什麼契機之下開始對暖場樂團這件事情產生責任感?阿嘉有沒有或是在什麼情形之下開始產生對鄉土的感情?阿嘉和友子是在什麼契機之下忽然看對眼後來還一發不可收拾?水蛙、茂伯、勞馬、大大沒事幹嘛去甄選樂團和練團?馬拉桑後來為何以及是什麼心情要加入樂團?阿嘉和友子是什麼樣的心情驅使他們想要把信送給友子阿嬤?阿嘉和友子是如何和日本老師與友子阿嬤的感情產生交會?林曉培和友子阿嬤的關係會不會太巧?林曉培說她做過令友子阿嬤傷心的事情到底是什麼還是其實只是劇情需要友子阿嬤出現而信必須是阿嘉或友子拿給她的?林曉培到底是為什麼會講日語還是真的就是很巧會講?阿嘉和友子為什麼要問路人海角七号在哪而不是去找地方誌等文獻或相關機關(好啦我知道他們可能一時不察)?日本老師的信是沒寄還是被退又是為什麼(這點我可能在電影裡疏忽了)?主角與配角們在追求的到底是什麼樣的夢想、鄉土情、愛情?

總之,我看完電影裡後心裡冒出一堆疑問,不知道這些腳色和劇情是從何而來,又要去到哪裡。一件事情就那麼發生,而一堆人就忽然湊在一起沒特別動機地開始做一那件事。劇情很平,角色也沒什麼層次,東西都這裡點一下那裡描一下,貫穿的海角七号信件也是磨名其妙就跳出來變成重點......。結局是夢想與兩段愛情的交會,但整部片我卻看不到動機與對話,這種理所當然又順理成章的感動和熱血讓我覺得很奇怪。

3. 廉價情感的語言

日本老師縱然用情至深而情書也寫得呱呱叫,但情書的獨白與砸重金做的郵輪特效,卻不知道除了煽情以外功用何在。有人覺得這樣的穿插手法可以平衡電影節奏,增加感情,但我卻覺得劇情和人物已經夠沒頭沒腦和雜亂了,中間還要穿插日本老師落落長的橋段,實在是把tempo拖很平。日本老師的部分是演給觀眾看的,實際上我覺得日本老師的劇情沒有和海角七号的主角們對話,他們根本無法聯在一起,所以我覺得這樣的穿插是多餘的。

然後,阿嘉和友子的愛情,以及勞馬對前妻的感情,好像就是劇情裡說說而已,沒有感情的表達或行動的描繪。不知道阿嘉是用什麼樣的心情說出「留下來,或者我跟你走」這樣的話(至少電影沒說清楚),傑克和蘿絲至少「You Jump, I Jump」之後還真的掉下去載浮載沈一陣子,阿嘉和友子則是一夜情之後全是嘴砲。

至於對鄉土的情感,除了嘴砲一下城鄉差距和資本主義之外,看不出真正的鄉土情感。

4. 有關於殖民主義一說

報紙上也討論了好些時間,一些人認為該電影表達台灣人的殖民奴性,一些人則認為幹嘛小題大作。我只覺得,不管怎麼說,電影還是沒有讓我有:「這就是台灣耶」的感覺音樂除了很美式之外還很日式,結尾不但「國境之南」和「野玫瑰」很捧場地使用沖繩式的編曲,連中孝介都很友善地和范逸臣一起合唱,完全不知道是代表什麼意思。如果說這代表是夢想、感情與台日的交會,我看也免了,因為方式還蠻沒頭沒腦的,也不知道連貫性與動機何在......。

文化的交融是好事,但我關心的是,最終大家是怎麼看待台灣文化的發展?在融合之下,是不是要思考主體性的問題。如果說全球化是現代思潮,那我要挑戰這樣的想法,我就是要問,融來融去那我們傳統的文化到底在哪裡?難道融合的觀念就比保存好嗎?老是別人融我們,我們沒有保存在地文化與主體性就永遠被別人融。

5. 其他問題

技術上的問題我就真的不是很專業了,不過有些還是想提一下。第一個問題是想說,直接叫「友子小姐」是不是有點牽強啊?一般日本人都是用姓稱呼吧?我感覺一直講友子小姐,應該只是為了要把年輕友子和友子阿嬤做重疊交會而已。

第二個問題,樂團可以這麼快就練起來喔?

第三個問題,一般來講,沒事不會找國外攝影師吧?應該直接就本地的,除非該國外攝影師很有名,或有特殊需求。

第四個問題,演唱會後來是小中中的個人演唱會嗎?還有我覺得電影中出現的中孝介歌迷,似乎不太是聽他音樂的類型耶!

結論:

劈哩啪啦寫了一堆,其實還蠻情緒化的.......,或許我也只是在發叛逆的牢騷而已。不過我只是覺得喔,一件事情都是好話真的很奇怪,就像王永慶再怎麼好,怎麼可能沒一句反對他的話?馬英九也是之前太吃香,所以現在才欠我們罵嘛!所以電影我也想要平衡一下社會的看法,有想法上差距的人也請多包涵。

最終喔,我覺得該電影會成功的原因是,導演把之前沒人做的東西做出一個雛形來,所以觀眾願意支持。但我還是覺得勉強達到水準啦,失望程度比我想像中來得劇烈(現在都還在覺得難看的震驚當中)。但60分的東西和以前40分的東西相比(我是指大眾化的程度),還是很值得嘉許的不是嗎?海角七号的出現,讓我們「吃過豬肉」,但我希望以後可以「看到真的豬走路」。這只是一個開始而已,產製者和觀眾都還有得學,而我們也必須要繼續學習。

期待看到更多真真切切屬於台灣人的電影。


4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因為我也還沒看
所以我沒看你寫的內容

不要刪喔
等我哪天看了
再來研讀一下XD

匿名 提到...

真是深得我心阿!!

再次強調我唯一的感想:
一 盤 散 沙

匿名 提到...

有你的趙大敏
跟你一樣不是很喜歡這部片
但你真的寫得太精闢了
好到我想罵髒話!!

leannetpf 提到...

我也不喜歡一點都不感動
我覺得電影內容極度貪心想要表達很多
但是每個點都好淺